核废物,或称放射性废物,是指在核能开发、核燃料循环和其他核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核废物处置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核废物处置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据统计,2024年我国核废物处置市场规模约11.47亿元,其中,乏核废物转移市场规模约5.42亿元,乏核废物处置市场规模约6.05亿元。核废料管理策略正不断进化,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提高处置安全性、优化管理策略及探索长期处置方案成为当前趋势。
核废物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堆用过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指任何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其污染的物质,其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活度水平超过主管部门确定的豁免值,而且这些物质在可预见的将来无可利用(不包括未处理的乏燃料)。
核废物,作为核能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安全、有效的处理与处置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目前核废物处置根据核废物放射性程度分为两种,放射性较低的中低放核废物处置方法简单,附加值较低,而高放射性核废物处置难度大,技术门槛高,国产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高。
国家原子能机构是中国政府的核工业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是中国政府的核电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是中国政府的核安全监管机构。具体职责如下:
核废物的处置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为了加强对核废物的处置,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具体如下:
核废物处置行业属于危险废物处理行业,受政府严格监管,收集、转运、处置都需要许可证,只有具有相关资质才可以从事相关核废物处置业务,存在较高的资质壁垒;核废物的处理是一个大型、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性工程,技术难度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此外,核废物处置行业还存在着较高的资金壁垒、人才壁垒、品牌壁垒等。
进入危险废物治理行业须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该资质的取得需要企业达到各项指标要求,整体标准较高。尤其是从事核废料治理的企业,一般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后来的企业想要从事相关业务难度较高。
核废物处置项目的初始投资规模较大、设备价格较高,以及项目前期规划、审批、建设周期较长,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项目的回收期也较长,新进企业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核废物处置行业是一个人才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行业。一方面,一般具有腐蚀性、毒性等危险特性,需要综合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学科技术,专业门槛较高,要求精通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进行长期的技术研发,特别是在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有效性方面,需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如风险控制经验不足,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核废物处置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产品特性、客户群体和市场竞争状况等多方面都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因此,核废物处置技术的应用和有效性方面,需经过技术人才、行业经验的双重考验。
核废物处置行业产业链上游核废物来源于铀矿等产业,主要包括核电站、其他核能设施产生的核废料(核废液)、核燃料的开采/加工和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核技术应用(如医疗、科研)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中游为核废物的处置;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废物转化工厂、废物处理站以及核能行业等。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核废物处置产业百科作为核废物处置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核废物处置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核废物处置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